吴法宪撤职后,空军司令谁来当?毛主席大胆起用了一位开国大校_兰州军区空军_马宁_事件

栏目分类
最新动态

你的位置:天富注册 > 最新动态 > 吴法宪撤职后,空军司令谁来当?毛主席大胆起用了一位开国大校_兰州军区空军_马宁_事件

吴法宪撤职后,空军司令谁来当?毛主席大胆起用了一位开国大校_兰州军区空军_马宁_事件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26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1971年9月13日凌晨,时钟指向零点,距离震惊全国的“九一三事件”爆发仅仅几个小时。时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的马宁将军(开国少将)正安静地在家中休息,准备迎接新的一天。然而,突然之间,电话铃声响起,打破了这份宁静。电话那头是值班员的紧急通知,声音急促而严肃:“兰州军区空军党委全体常委立即赶往空军指挥所集合,有非常重要的紧急情况需要传达。”

听到这个消息,马宁没有任何迟疑,迅速从床上起身,迅速穿戴整齐,匆匆赶往指挥所。当他到达时,得知兰州军区的所有战机已经接到指令,要求立刻返航,而空军指挥所的所有雷达设备也已全力启动,进入了全方位的高强度搜索状态。这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情形让马宁心中充满了疑虑,因为即便是在和平时期,这样的局面都极其罕见。

更令人困惑的是,指挥所内的每个人都显得一头雾水,甚至连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焕民也一无所知。杨焕民焦急地多次尝试与空军总部取得联系,希望能和空军司令吴法宪沟通,弄清楚事发的原因。然而,尽管电话接通,吴法宪始终未能露面。整个指挥所内弥漫着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氛围,尽管已是深夜,大家仍然难以入眠,心头的疑虑如同重石般压在胸口。

展开剩余81%

随着天色渐亮,工作人员送来了简单的早餐,大家匆匆用餐。就在此时,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,随后迅速离开,前往军区总部参加紧急通报会。几小时后,杨焕民与刘震从军区总部回来,脸色凝重,双眉紧锁,大家虽然对真相充满了好奇,却没有人敢开口询问。整个指挥所的气氛依旧紧张而压抑,谁也不敢贸然打破这份沉默。

与此同时,远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同样未曾合眼。根据毛主席的指示,周总理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,详细通报了“林彪事件”的最新进展,并迅速制定了应对措施。随后,周总理亲自发布命令,宣布全国实行空中禁飞,所有机场暂时关闭。除非得到毛泽东、林彪、周恩来、黄永胜、吴法宪、李作鹏、邱会作等七位高级领导人联合签署的命令,否则任何飞机不得起飞。尽管当时林彪的身份尚不明朗,但为了防止混乱,禁飞令特别将林彪的名字列入其中。

随后的几个小时里,周总理不断致电各大军区、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,通报“九一三事件”的情况。长时间的电话交谈让周总理的嗓音几乎沙哑。与此同时,杨焕民和刘震赶赴军区总部,接受皮定均传达总理的指示,回到兰州后,两人没有言语,一切似乎都被紧密封锁。

这场风波很快在军区层级之外传播开来,震惊了所有人。马宁将军回忆道:“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: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究竟是如何守卫防线的?居然会让一架飞机这么轻易逃脱?”这反映了事件的复杂性和局势的紧张程度。

9月18日,中央正式下发了57号文件,详细通报了“林彪事件”以及相关的损失情况。自1965年5月刘亚楼逝世后,吴法宪一直担任空军司令员。在空军的地位和影响力深厚,他在军内的影响无可替代。尤其在“九一三事件”前,吴法宪在组织和政治上犯下了一系列重大错误。例如,他曾一度大力提拔林立果,并给予极高的权力,甚至说:“在空军,你可以调动一切,指挥一切。”这种过度的权力集中,导致了空军内部的许多问题。

鉴于吴法宪在空军的影响力,中央决定派李德生到空军进行指导,并成立了以曹里怀将军为首的五人空军领导小组,负责空军日常管理。这一决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,李德生作为总政治部主任,亲自进入空军,意味着要解决空军内部的问题。

在李德生的努力下,空军经历了长达五天五夜的整顿,最终逐步回到了正轨。周总理后来回顾说:“形势非常复杂,派李德生同志去空军,简直是‘只身入虎穴’,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,但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。”经过几个月的彻底清查和整顿,空军逐渐恢复了其原有的战斗力,然而最迫切的问题依旧是如何重新组建空军的领导班子。

1972年初,叶剑英元帅与空军五人小组在北京召开空军训练安全会议。马宁代表兰州军区参加了此次会议,除去安排1972年训练任务外,会议还讨论了新任空军司令员和政委的人选问题。随着“九一三事件”的尘埃落定,空军领导的重建问题显得愈加紧迫——毕竟,数十万人的空军不可能没有核心领导。

叶剑英在讨论中强调:“新任空军司令员必须出自空军内部。”他引用毛主席的话说:“新的空军司令员必须能上天。”因此,马宁提出了推荐名单,里面包括了如成钧、刘震、黄玉昆、张廷发等空军资深将领。尽管这些人曾受吴法宪打压,但他们在空军中都有着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,同时对党忠诚。

1972年5月,兰州空军政委刘震给马宁打电话通知,空军将派飞机接他去北京。马宁感到十分好奇,询问去北京的具体原因,但刘震只说是按通知来,具体事情还未明朗。带着一丝疑惑,马宁连夜致电给皮定均司令,得知杨焕民和刘震已经在北京开会,但具体的安排仍然不清楚。

次日下午,马宁登机飞往北京。抵达后,他听说中央有意调他到空军任职,但并不敢轻信。就在这时,叶剑英和李德生找他谈话,询问他对空军组织架构的看法及未来工作计划。马宁坦诚道:“我对军区工作还不太熟悉,来空军工作可能不太合适。”

然而,李德生反问道:“如果组织一定要你来呢?”马宁沉思片刻,回答:“那我会尽全力做好工作,专注于作战和训练的具体安排。”

马宁从小就表现出坚定的决心。1938年,他参加八路军,历经战火洗礼,伤残并未阻挡他为国效力的决心。在空军,他凭借坚韧毅力脱颖而出,成为优秀的飞行员和指挥员。虽然他曾经历过无数艰难的战斗,但依然无怨无悔,最终获得了特等功和战斗英雄称号。

几次与叶剑英、李德生的谈话后,马宁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要承担起空军司令的重任。最终,他被中央任命为空军司令员,成为新中国第三任空军司令员,并迎来了空军的全新时代。而这次任命,也标志着他从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直接晋升为空军司令员的惊人跨越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重报观察|透视“五一”文旅经济:让风景融入场景,既要“小确幸”又要“大欢喜”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天富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